扎根岗位勇担当 匠心筑梦绽芳华
在潞安恒通化工公司生产管理部计控中心,有位总爱蹲在控制柜前的技术人员——殷杰。2013年从山东大学测控专业毕业的他,十二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每次巡检,他总打开控制柜,用磨得发亮的手指核对参数,工装本上记满故障代码;排查设备故障时,一蹲就是几小时,后背被汗水浸透也浑然不觉。从普通职工成长为DCS维护骨干,他获评公司2023年度“优秀员工”、2024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十二载春秋,他用双手托起DCS系统平稳运行,以匠心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
安全至上:把责任刻进每一根线路
“安全这事儿,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殷杰常挂在嘴边的话。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从搭建到运行,他全程参与。刚接手时,三维建模要拿着相机逐点拍摄,数据梳理得一条条核对,流程调试要反复验证,定位设备安装后还要精细调校。同事们记得,那段日子他办公室的灯总是最晚熄灭,却从没听他喊过累:“多检查一遍,生产就多一分保障。”平台运行后,他成了24小时在线的“设备医生”。烯烃厂污水5号PKS控制器突发故障时,正是他带着团队连夜抢修;控制系统24V电源模块风扇异响、电池老化等问题,也都是他第一时间发现处理。巡检路上,他的脚步总比别人慢半拍——控制柜的每个指示灯都要多看两眼,每根线路都要用手摸一摸温度。 ![]()
攻坚破难:把创新写在生产线上
面对技术难题,殷杰总爱“较劲”。甲醇制烯烃装置3台大型压缩机刚投产时,常因进气量波动引发振动超标联锁停车。他蹲在压缩机旁观察了整整三天,翻出上百页运行数据,终于琢磨出个“20秒缓冲法”:压缩机启动后20秒内,将振动联锁值临时调高,待设备平稳过渡后再恢复原值。这一招,让压缩机开机成功率从70%飙升至99%,每年节省开机成本数十万元。1号聚合装置改造时,厂家提供的组态程序始终无法正常加载。殷杰二话不说接下任务,一个人把所有单回路重新组态,又跟工艺厂家一起,把 100多个顺控程序从头到尾重做。他连着半个月天天加班,跟工艺操作工一起守在现场调试,最后硬是按时把活儿干完,保证了聚合釜按期投用。 ![]()
创新驱动:让数据跑出高效能
“能不能让生产数据在一个屏幕上全看见?”面对调度系统与PHD平台的数据壁垒,殷杰动了巧心思。他利用现有设备,开发出“一机多接口”数据采集方案,将未接入系统的装置逐一联网,让调度人员只需打开一个界面就能掌握全厂动态。数据安全方面,他更是个“细节控”。通过OPC接口加密传输、在防火墙DMZ区部署数据发布站,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省去了额外采购服务器的费用。同事们打趣他:“老殷的脑子就像个百宝箱,总能掏出既实用又省钱的点子。” ![]() 厉行节约: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言传身教:把经验变成团队的翅膀 他最爱“举一反三”式教学。一次处理完控制系统时钟同步故障,他召集大家:“这个故障和上个月DCS通讯中断有什么共性?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排查?”在他的“刁难”下,年轻职工们进步飞快。如今,他带出的青工,已有多人成为班组技术骨干,能独立处理复杂故障,给公司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添了不少新力量。。 从青涩学子到技术能手,殷杰用十二年时光证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不在办公室的窗明几净,而在控制柜里的精密运转;不在奖状证书的光鲜亮丽,而在设备稳定运行的每一声嗡鸣。他像棵深深扎根生产线的树,用专业与担当,托起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蓝天。 本网通讯员:石启平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