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石化 > 走进一线 >

    潞安恒通化工:以“青”为笔绘新卷 人才战略育担当

    2025-08-14 11:12 [走进一线]  来源于:潞安恒通化工公司    作者:石启平
    导读:人才是企业核心驱动力。为深化人才强企战略,潞安恒通化工公司8月7日组织2024年度新职工安全与业务能力考核,86名新职工通过上机考试,检验入职一年来在岗位安全、业务知识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成效。这既是对新职工能力的全面评估,也是公司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
    人才是企业核心驱动力。为深化人才强企战略,潞安恒通化工公司8月7日组织2024年度新职工安全与业务能力考核,86名新职工通过上机考试,检验入职一年来在岗位安全、业务知识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成效。这既是对新职工能力的全面评估,也是公司“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理念的实践,彰显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与长远布局。
    以考促学,筑牢安全发展基石
     
    本次考试聚焦“安全应知应会”与“班组业务题库”两大核心模块,题目涵盖化工安全生产法规、岗位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技能等关键内容,考察新职工的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为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司采用“人机结合”的严格监考模式:考场全程开启视频监控,手机等电子设备统一集中存放,座位号通过随机编排并提前公示。人力资源部监考小组全程严格把关,对作弊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成绩并依规严肃处理,为考试营造了严谨规范的环境。

    “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推动学习的手段。”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强调,“通过考核,我们既能精准掌握新职工的知识薄弱点,从而针对性地调整培训内容,也能倒逼整个培训体系不断优化升级。”据悉,新职工入职以来,公司便实施“理论+实践”的三级培训制度,结合“干部上讲台”“手指口述”“师带徒” 等多元化培训手段,还安排他们参与装置检修、应急演练等实战项目,多维度、全方位提升新职工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以培促能,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
     
    公司始终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精心构建“选、育、用、留”全周期管理机制。公司斥资打造了4个多媒体教室、1个拥有84台机位的多功能电教室,以及电工、钳工、化学检验员等五大工种实操基地,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平台。2021 年,公司获批郯城县首家企业自主评价资质,形成了“培训-评价-激励-服务”一体化模式,让职工的成长路径更加清晰、有保障。

    数据见证了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近三年累计1550人次参与技能提升项目,1285人成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其中高级技师15人、技师111人、高级工 865人。2024年,公司进一步修订《薪酬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建立起生产、技术、管理三大职业发展通道,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晋升空间。同时,联合郯城县总工会举办“恒通杯”职业技能大赛,涵盖电工、焊工、仪表维修等多个工种,500余名职工同台竞技,在公司内部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了职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以用促才,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用得好。”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道。公司通过“师带徒”协议量化考核机制,对优秀师徒给予奖励,形成“1+1>2”的协同效应,让新职工在师傅的带领下更快成长。在2024年树脂厂、双氧水厂检修工作中,大批新职工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参与设备拆解、故障排查,快速掌握了核心技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安装公司职工杨传法在集团焊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后深有感触地表示:“公司搭建的平台让我看清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也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在近期双氧水厂2号双氧水装置检修中,生产管理部计控中心青年职工王林通过参与工段组织的调节阀周期性校准工作,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此外,公司推行差异化绩效考核,将安全、质量、创新等关键指标纳入 KPI体系,重塑“工资靠挣”的价值导向,让职工的付出与回报直接挂钩。2024 年,公司调整了月度绩效工资基数,优化社保与公积金缴费结构,并通过山东省国运数智化平台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更有干劲地投入到工作中。
    向新而行,擘画人才强企蓝图
     
    从“理论课堂”到“生产现场”,从“一张证”到“一技之长”,公司正以人才为笔,精心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公司党政负责人指出:“未来,我们将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社会培训服务,同时结合动力结构调整技改项目,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育力度,为集团转型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此次考核的圆满落幕,标志着86名新职工正式迈入职业生涯的新阶段。他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一线勇担当、善作为,为恒通化工建设新型企业注入磅礴动能,共同书写企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网通讯员:石启平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