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通讯特写 >

    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千秋煤矿:忆峥嵘岁月 传红色精神

    2021-11-11 09:43 [通讯特写]  来源于: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千秋煤矿    作者:张方方 段小丽
    导读:我啥都不缺,也不要,只要矿上能一直记着他就行了。这是11月5日发生在曾获得全国劳模、全国煤炭工业战线劳动英雄称号的鲁金水家中的故事。鲁金水(1935年1989年),1957年到千秋煤矿工作,历任千秋八一采煤队生产班长、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
            “我啥都不缺,也不要,只要矿上能一直记着他就行了。”这是11月5日发生在曾获得全国劳模、全国煤炭工业战线劳动英雄称号的鲁金水家中的故事。鲁金水(1935年—1989年),1957年到千秋煤矿工作,历任千秋八一采煤队生产班长、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从业30余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面用自己亲手特制的大扳锨,一锨就是一箩筐,工友亲切的称他为“鲁扳锨、鲁箩筐”,1978年被煤炭部命名为全国煤炭战线劳动英雄,授予“硬骨头矿工”的光荣称号,1979年9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去全国劳动模范。
            这位“硬骨头矿工”是一代义煤矿工的回忆,更是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千秋煤矿八一队人至今仍镌刻在心中的一面旗帜。他的老伴张喜合听说近期义煤公司征集千秋八一采煤队的一些老物件,多次托外孙与千秋煤矿联系,愿将自己多年珍藏的老照片、历史资料无条件捐出,全力支持红色精神的传承。11月5日,笔者与千秋煤矿宣传部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这位声名赫赫的“矿工英雄”家中,听他身边的亲人们讲述了这位老八一英雄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今年83岁的张喜合,白发苍苍,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旧精神矍铄。她说,老伴鲁金水已经不在很多年了,但他留下的一堆荣誉证书、毛主席语录等一些历史资料她都一直好好保存着,起初是为了留个念想,后来是教育儿女、子孙不能忘根、不能忘本,没想到今天倒有了大用场。张喜合说,当年老伴他们那一辈矿工,之所以在那么苦的条件下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就是因为心中那股火一般的信仰,那一股豁出性命也要为国家和企业作贡献的坚定信念。
           回忆起鲁金水的成长经历和他们经历过的那段峥嵘岁月,张喜合逐渐泪眼婆娑。她说,老伴于1935年出生的伊川县半坡乡鲁家沟,家中兄弟多,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4岁的他为了一家的生计,在村子附近的小煤窑当了一名背煤工。由于从小一起长大,家中长辈相熟,俩人自小便定下了娃娃亲。身板小,能吃苦,是她对老伴的深刻印象。1953年,俩人成亲后,老伴鲁金水就随着本家几个兄弟一起投入到千秋煤矿的建设大潮中。亲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老伴鲁金水说常对她说:“没有党,没有毛主席,哪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我一个煤矿工人,出这点笨力气算个啥?”
            “他呀,经常十天半个月不着家,在井下一呆就是四五天,工人们都说他是铁人,力气大不知道累,可我最清楚了,其实他和普通人一样,他哪是骨头硬啊,为了完成任务他是扛不动咬着牙也要扛,每次回来都是悄悄地带着一身伤,自己受的苦和累从不与旁人说,有时候连我都瞒着”。说起鲁金水怎么干工作,张喜合道出了“硬骨头矿工”“铁人”隐藏多年的“秘密”。
            为了支持鲁金水的工作,支持他心中的信仰,张喜合独自挑起了伺候公婆、抚养五个儿女的重担。张喜合说,那时候工资低,家家都不富裕,老伴鲁金水更是很少往家里拿钱,问工人们一打听才知道,老伴每月把大部分的工资都借了出去,哪个工友他就帮助谁,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家,那些年他帮助了很多工友渡过了难关,不惜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矿山,甚至是生命。
            他最小的女儿鲁密霞说,父亲不在的时候,她只有12岁。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的外号“鲁箩头”,还有母亲给他们讲的“箩头掉仓里”的故事。“一次煤仓堵塞,父亲掂起钢钎去捅溜煤眼,捅不动就拿身体戳,被埋在了煤仓里。仓上的工友吓坏了,一时间惊慌失措,高呼着‘快来人哪,箩头掉仓里了!箩头掉仓里了!’去寻人,当时矿领导以为是装煤的‘箩筐’掉下去了,就说‘一个箩头,掉里就掉里了,换一个不就行了’。后来,等救援的矿领导和工友们赶到时,大家都以为父亲这次肯定凶多吉少,好多人哭喊着他的名字,拔了一个多小时才把他从煤仓眼里拔出来。万幸中捡回了一条命,可谁知父亲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先问“煤仓通了没有”。鲁蜜霞说,父亲鲁金水从小教育他们要听党话、跟党走,企业交给的任务高于天,干工作一定要先公后私。
           1989年,54岁的鲁金水身患肝硬化去世。鲁密霞说,父亲去世时,她才12岁。虽然当时家中一穷二百,但父亲却给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如今,鲁金水的儿女、孙子一家12人都在义煤工作,继承他的精神和遗志默默为企业作贡献。鲁金水虽已离开多年,历任的义煤公司领导和矿领导每年都去鲁家慰问,问张喜合有什么困难没,张喜合不想给企业添麻烦,从来都是摇头。尽管生活艰难,但坚强的张喜合告诫子女们,一定不能忘记父亲的教导,一言一行绝不能给“鲁金水”的名字上抹黑。从前如此,以后亦如此。
           摸着手中鲜红的证书和斑驳泛黄的老照片,张喜合说:“你们拿走吧,这些东西放在我就是个物件儿,现在交给你们,希望这些东西啊,将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鼓舞更多的矿工,为咱企业的发展作贡献。”
           流逝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精神。那张自制的大板锨犹如一面旗帜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硬骨头矿工”鲁金水所献出的光和热,燃烧过昨天,正点亮今天,更将映照明天,他播撒下的精神火种,会激励每个义煤人在建设现代化新义煤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本网通讯员:张方方  段小丽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