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通讯特写 >

    多面手工匠“王大拿”

    2019-08-28 10:07 [通讯特写]  来源于:中铁十八局集团    作者:刘超 伍振
    导读:走进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管片制作项目部生产车间,总会看到一位身形魁梧、满身油污的中年人来回在管片生产线两头不停走动。他朴实无华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不苟的严肃,专注地盯着每一个机械运动的轨迹,这样的工作状态已伴随他在管片厂走过了10几个春秋。他
           走进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管片制作项目部生产车间,总会看到一位身形魁梧、满身油污的中年人来回在管片生产线两头不停走动。他朴实无华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不苟的严肃,专注地盯着每一个机械运动的轨迹,这样的工作状态已伴随他在管片厂走过了10几个春秋。他就是管片厂工程队副队长王海生,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王大拿”,今年49岁的他,是一位地道的天津汉子,外表粗犷,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任何一个细小的隐患在他眼里都无处躲藏。
    闲不住的“王大拿
     
           初到管片厂的王海生,负责给领导开车。有着20年驾龄的他不仅是个老司机,还是修车的好把式。由于从小就对机械设备感兴趣,相比一般人,他对机械的敏感度也很高。厂里的车辆打火发动,他一听,就能基本判断故障所在。
           开小车司机,有时候极为忙碌,但也有较多的空闲时间。王大拿闲不住,只要有时间,他就喜欢往车间里钻,观察生产线运转、询问工人设备运转原理、帮助一线同事分析设备故障……久而久之,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管片制作项目经理李献忠发现了他的这个特长,决定调他到生产一线大展身手。
           由于对车间设备及流水线已相当熟悉,他顺利实现岗位角色转换。在王海生的眼里,工作没有标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设备工作效率,练就过硬的实践解决问题能力,成为他始终不渝的职业信条。无论是搅拌站停机,还是生产线运转不顺,他都能及时迅速地解决问题。有人问他,为何能如此准确的判断故障,他笑着说:“无论是汽车,还是其他机械,只要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了解了它的脾气,就能把准脉象,药到病除,一个合格的机修师不仅要了解设备,维修设备,还要在了解和维修过程中摸索如何减少设备故障率的方法”。合格不是标准,过硬才是合格。由于工作方法得当,善于研究总结,五年来王海生不仅练就出了过硬的技术,还在实践中总结出“机械监控系统化、基本维护精细化、维修过程高效化”的一套机械维护心得。如今,带着问题干工作,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倔强的“王大拿
     
           “倔强”是王海生性格中最鲜明的特点,然而在工作中,这却是他解决问题的“法宝”。不服输,爱较真儿成了他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管片施工为两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机械发生故障是常有的事。而搅拌站是管片生产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搅拌站出现故障,就意味着停产待工,将给项目造成重大损失。一次,搅拌站内置轴承损坏,需要机修师进入搅拌桶内部作业。因为维修难度大,时间紧,王海生主动揽下这个重任。但身材魁梧的他进入搅拌桶后,狭小的空间几乎让他无法进行正常作业,这让技术娴熟的他第一次体会到“蚂蚁啃骨头”的滋味。同事劝他出来,让身材矮小的同事进去,他只是默不作声,不顾双手被内置零部件划伤的疼痛,继续工作。为了尽快将设备故障排除,他硬是咬牙连续作业3个小时,走出搅拌桶时,已是筋疲力尽。当同事询问他伤情时,他幽默地说:“这点儿小伤奈何不了我,我是铁打的”,听似玩笑的一句话,逗乐了周围所有的人。由于他及时将问题解决,不仅保证了施工顺利作业,还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爱发明的
    王大拿
     
           王海生喜欢琢磨机械设备,是厂里出了名的“发明家”。
           2011年夏天,项目部成品管片大量出厂,盾构方打来电话反映,有个别管片毛孔不通畅,影响螺栓穿过。盛夏时节,炎热难耐,为了尽快处理好这一问题,工人们在闷热、潮湿的涵洞内进行贯通作业,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不到十分钟就衣衫湿透,十分辛苦。王大拿仔细琢磨,不断尝试,终于在振捣棒的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选择振动器的软轴作为冲击钻的软连接配合金刀头,导向套管和动力装置组合而成,克服软抽选择制作难题,成功研制出新型弯曲冲击钻,弯曲冲击钻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片手孔堵塞的贯通工作,此项成果于2015年5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实用新型名称:管片弯孔钻机)。
           钢筋加工作为管片生产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钢筋切割。通常,在钢筋切割工序中,切断机操作工要将直径长28mm,每根重达近30公斤的钢筋搬到料架上,切断后还要手动将钢筋拖至切刀处进行切割操作,既费时又费力,且操作人员多,人工费较高。王大拿再次攻坚这块“硬骨头”,在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里,厂家—车间—办公室,成为他的主战场。不会画图纸,就拆卸零部件研究;没有理论支撑,就现场模拟操,60个日夜的辛勤付出,“电脑机械手”—钢筋自动传送切断机成功“面世”。
           该设备由钢筋自动运送架、控制台、液压切断机、自动存放架四部分组成。与原先设备相比,钢筋放入上料架即可自动上料并完成切断,操作人员由以前的3人减少到2人,钢筋一次切断数量由3根增至4根,切断速度提高近4倍,效率提高三分之一,故障率降低了2/3,刀片与枕台误差由原先的5mm降至1mm,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且维修成本相比以往切断机的也有大幅降低,研制成本只相当于购买普通液压切断机费用。仅此项成果就为项目部节约开支30多万元。该项成果成功申报国家专利并于2015年9月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钢筋自动液压剪切装置)。

    奉献的
    王大拿
     
           机修师的苦与累,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由于管片蒸养室运输小车经常脱轨,王海生要在最高60摄氏度的高温下作业,这被他戏称为“免费蒸桑拿”,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加速消耗人的体力,还会造成呼吸困难,心脏负荷压力过大。长期的工作,让他患上了高血压。如果把他比作是平静流水,那么烙印在他心底那份爱岗敬业的情怀将细水长流,永不枯竭。他常说:“在这个岗位,就要努力工作。只有实实在在的喜欢这份职业,才能干好它!只有态度端正了,责任心才能付诸于实践”。
           由于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为人实在,待人谦和,王海生在同事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威信。在“导师带徒”活动中,他成了不愁找不到徒弟的“抢手货”。教授技艺,传授本领本是当师父的责任。可他认为,师父带徒弟,本身也是师父向徒弟学习,各有所长,从对方身上学习优点,才是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途径。当然,他本人也先后获得2011年度、2014年度、2017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获2015年度天津市设备管理维修技术能手称号, 2016年度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
           多年来,王海生正是靠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执着的职业信念,怀揣着一颗为企业创效的心,坚实的走着每一步。他不仅成为机械设备的“好大夫”,还成为创新增效的“发明家”,他让机修师这个在别人眼中又脏又累的工作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网通讯员:刘超  伍振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