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石化 > 勘探炼化 >

    乌鲁木齐石化:“红海”突围 “创”出发展新赛道

    2025-11-12 09:56 [勘探炼化]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作者:记者 邓芸
    导读:11月11日,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精对苯二甲酸项目超限厂房建设现场,钢结构搭建完毕,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彩钢板,乌石化芳烃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各项施工稳步推进。2025年,成品油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化工行业寒意未退。受地域市场限制,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生产的芳烃
      11月11日,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精对苯二甲酸项目超限厂房建设现场,钢结构搭建完毕,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彩钢板,乌石化芳烃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各项施工稳步推进。2025年,成品油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化工行业寒意未退。受地域市场限制,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生产的芳烃、尿素等主要创效产品价格承压,突围迫在眉睫。逆境之中,乌石化延伸拓展以芳烃产业链为核心的“第五次创业”步伐坚定,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于困局中开新局。
      面对这场关乎生存发展的硬仗,乌石化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25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及三年滚动方案》要求,聚焦价值创造和价值保护,通过管理创新激发每一个基层细胞的活力,将提质增效从专项行动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前3个季度,乌石化实现利润总额同比提升50%,关键经营指标持续优化,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成功开辟出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高效作战体系
      今年年初,乌石化以市场为导向精准出击,通过捕捉低硫石油焦价差机遇,打了一场漂亮的效益仗。截至11月,乌石化低硫石油焦产量在石油焦总产量中的占比,已从36.7%大幅提升至90.89%,刷新历史纪录,创效成果显著。
      明确创效方向后,乌石化迅速构建起“统一指挥、分路突进、协同作战”的高效作战体系。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设立原料优化、生产优化、销售优化等7个专项工作组,公司领导直接挂牌督战,形成了“统一指挥、分路突进、协同作战”的攻坚格局。
      “掌握了低硫焦和普通石油焦的价差,就抓住了今年提高效益的关键。”乌石化财务部一级高级主管宋宁说。今年2月,乌石化财务人员洞察到低硫石油焦与协议品石油焦的价差逐渐扩大,立即成立攻关组,通过优化原料掺炼比例和精细调控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全力增产低硫石油焦产品。
      为了将低硫石油焦收率提升目标落到实处,炼油一部开展操作优化攻关,对温度、压力等十多个参数进行精细调控。焦化一班班长刘伟点击着屏幕上的按钮,上面跳动的数字,直接关联着公司的效益。刘伟说:“干了20多年的主操,以前我们就认一个理,装置平稳就是功劳,参数尽量不作调整,保留余量最保险。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手里的参数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知道自己多产一吨低硫石油焦,公司就能多赚一千块,这笔账算得心里透亮!”
      在新疆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的当下,乌石化将航煤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开拓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及南疆支线机场2大市场,以航煤管输“零波动”保障新机场投运,特色高效产品的销量实现稳步增长,为完成全年利润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超级大脑”绘制创效地图
      效益源于生产,潜力藏在装置。乌石化将精益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生产运营全链条,向每一套装置、每一个指标都要效益。在提质增效的赛场上,APS3.0(高级计划与排产系统)扮演了“超级大脑”的角色,它通过集成市场、原油、装置、能耗等海量数据,运用优化算法,在成千上万种生产方案中,快速计算出效益最大化的最优解,为生产经营提供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优化”的精准导航。
      乌石化计划经营部一级工程师刘兆福介绍,每到月底,乌石化优化排产的相关人员就会借助这套系统快速测算出下个月的最优生产方案。通过模型的精准测算和计划的刚性执行,乌石化炼油和芳烃综合商品率稳步提升,累计增产炼油、芳烃产品1.64万吨。
      再精准的地图也需要实际的路线来验证。今年一季度,APS3.0系统排定的航煤生产计划,就因装置运行存在现实瓶颈,一度被基层员工看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月份,航煤生产主力加氢裂化装置已运行到后期,催化剂活性下降,航煤产量始终无法达标,装置计划执行率仅有95%,远低于98.5%的要求。“装置已经在第3个运行周期,催化剂活性不足,导致航煤收率始终上不去。”工艺组二级工程师杨朋磊回忆道。
      在乌石化经营创效“一盘棋”的思想共识下,今年4月,一场跨部门协同攻关随即展开。生产管理部、计划经营部、科技信息部与炼油三部通力合作,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通过调整原油配比,适当提高硫含量来激活催化剂活性。新的生产方案很快见效,航煤和重石脑油收率双双提升。10月份,加氢裂化装置计划执行率达到99.2%,与APS3.0测算的差距缩小到了1%以内。
      这张由“超级大脑”绘制的创效地图,通过乌石化各单位的刚性执行与协同攻坚,突破了现实瓶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从起初的不接受到现在的坚信不疑,基层技术人员看到了APS3.0更深层的价值,在提供最优生产方案的同时,驱动着各环节的协同创效。“加工同样吨数的原油,得到更多产品只是第一步”,刘兆福说,“让系统指导我们突破生产瓶颈,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智能排产真正的价值所在。”
      “黑箱”考核机制引导全员算总账
      提质增效,久久为功。乌石化持续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各项举措从“纸面”落到“地面”,更从制度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让“人人创效、事事增效”逐渐成为全员的共识。
      初冬的乌鲁木齐已迎来暴雪,气温骤降,装置防冻工作必须精准应答,既要全面投用蒸汽伴热,保障设备安全过冬,又要实现节能减碳目标。连续3年,“剿灭小白龙”的专项行动持续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广大一线员工在巡检中发现漏点及时上报处理。通过系统排查与综合治理,累计消除蒸汽漏点、疏水器直排等隐患139项,并经过科学论证,停用非必要伴热管线881条,替代改造蒸汽伴热管线757条,1至10月节约蒸汽18万吨,降本2800万元。
      从治理水汽直排到提升中水回用率,点滴积累汇聚成前3个季度节约燃料动力成本3755万元的显著成效。这背后,离不开“黑箱”考核机制的牵引。所谓“黑箱”考核,其核心在于重点关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情况,目的是打破各单位只关注局部节能成果的旧格局,聚焦公司外购水、电、煤等整体能耗算总账。各单位不能只顾自家“小账本”省钱,而要想着让公司整体的“大账本”最划算。乌石化财务部一级高级主管宋宁说:“如果公司整体未实现节约,个别单位的‘小成绩’就失去了意义。”正是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方式,推动公司外购动力成本在剔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再降1800余万元。
      当创效意识真正融入日常,一线智慧便不断涌现。化肥部储运装置员工提出,以带顶盖的“盖车”替代敞篷“板车”运输尿素产品,每节车皮可节省篷布材料与人工费用近千元。这一“金点子”经申报后被纳入公司提质增效项目。经过营销调运部与铁路部门的积极协调,尿素运输已实现“盖车”全覆盖。
      “以前总觉得效益是领导考虑的事,现在才明白,效益就藏在我们每天的工作细节里。”基层员工的心里话,引发越来越多的共鸣。从“要我节流”到“我要开源”,从“被动执行”到“主动优化”,乌石化将市场压力转变为提质增效的动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让每一次优化都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推动乌石化提质增效成绩不断攀升。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