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强: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初读《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中的课余时光。那时,繁重的课业压力让我渴望在文字中寻得一方休憩之地,而这部作品宛如一阵清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
再次翻开这本书,已然是工作时期。历经了更多的生活起伏,心智渐趋成熟,再次沉浸于那片黄土地的故事中,内心的触动愈发深刻。
书中描绘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十年间,中国西北农村的生活画卷。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无疑是故事的核心人物。哥哥孙少安,有着传统农民的勤劳质朴,同时又怀揣着敢于拼搏的勇气。面对贫困的家境,他早早辍学,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毅然开办砖厂。尽管过程中遭遇诸多挫折,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波动,甚至砖厂还曾面临倒闭的危机,但他从未放弃。他的坚韧让我动容,也让我明白,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唯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在困境中寻得生机。
弟弟孙少平,与哥哥截然不同。他渴望走出农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不甘心在黄土地上度过一生,即便外面的世界充满未知与艰辛。他做过艰苦的揽工汉,后来又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他始终坚持阅读,不断充实自己。孙少平让我看到了梦想的力量,它可以支撑一个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坚守自我,勇敢地追寻远方。
书中的人物并非完美无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缺点与不足。孙少安有时会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处理家庭问题时显得有些固执;孙少平在面对感情时,也会有犹豫和迷茫。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更加真实、鲜活,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经历着喜怒哀乐,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却依然努力地活着,为了心中的那一丝希望而奋斗。
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平凡中前行?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学习,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和困难,或许我们也曾抱怨、也曾迷茫。然而,《平凡的世界》让我明白,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就像书中那些朴实的农民,他们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着土地,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些普通的工人,在嘈杂的车间里,用双手打造出一件件产品,推动着时代的发展。
这部作品给予我最大的启示,便是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磨难,我们都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迎接挑战。正如路遥所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合上书本,书中的那些人物和故事依然在脑海中回荡。《平凡的世界》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它教会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梦想,热爱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凡篇章。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