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施工为草木“让路”
|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雒文清
不久前,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合科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施工现场,德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果洛分公司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铁塔基础浇筑。
合科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是对班玛地区电网网架的进一步优化,将为班玛地区清洁取暖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电力保障。该工程新建50兆伏安主变压器2台,其中110千伏线路全长8.69千米,需组立铁塔28基,线路沿线地势复杂,部分线路塔基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
以往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部的搭建往往伴随着对施工现场原有植被的占用与碾压。传统的平地搭建模式,需要平整场地、硬化地面,不仅会直接摧毁地表植被,还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而此次合科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部搭建采用了悬空架构,其核心逻辑是通过钢构支架或架空平台将工程项目部主体离地抬升,形成“空中办公区”。这种设计从源头规避了对地表植被的直接碾压,支架底部仅以点式基础落地,占地面积不足传统模式的五分之一,大量原生草木得以在平台下方继续生长。平台采用可拆卸式模块化设计,工程结束后可完全回收,地表仅留下直径不足20厘米的基础孔,经植被恢复后几乎无迹可寻。
现场施工中,施工项目部将生态保护纳入工程全周期考量,对施工占地区域的草皮进行剥离,并在工程项目部周边进行集中养护,减少生态破坏。“高原地区的植被比较特殊,原生草木的生命力要比后期种植的强,更有利于植被恢复。”国网果洛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黄延明说。
这种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两手抓”的新模式,为高原地区的电网建设树立了生态友好的新标杆。
(编辑:东北亚) |

电网智能研判场景在新
东北电网首批!镜泊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