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石化 > 石油销售 >

    重庆销售:百年油库何以常新?

    2025-09-24 09:41 [石油销售]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作者:中国石油报
    导读:地处黄金航道的朝阳河油库,将环保嵌入生产全流程,完成一场场自我革命,成为重庆销售绿色标杆油库 9月20日,在重庆销售朝阳河油库双周例会上,6个月前一次惊心动魄的泵舱例行检测工作,再次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这是常态化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重庆销
      地处“黄金航道”的朝阳河油库,将环保嵌入生产全流程,完成一场场“自我革命”,成为重庆销售绿色标杆油库——
      9月20日,在重庆销售朝阳河油库双周例会上,6个月前一次惊心动魄的泵舱例行检测工作,再次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这是常态化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重庆销售朝阳河油库主任康钦利说,这样的检测,油库今年已完成234次。
      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油库,如今却成为重庆销售的绿色标杆油库。那么,老油库何以常新,又是如何完成一场场的“自我革命”?
      环保政策持续收紧
      生态大考迫在眉睫
      朝阳河油库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黄金航道”上,依托“水路进油、公路出油”的周转模式,稳稳扛起重庆市江北、渝北及北部新区等区域百余座加油站的保供重任。
      站在105趸船头,朝阳河油库劳模工作室带头人缪明宇指着被称为“回水沱”的水域说:“这里落差大,一到夏季,垃圾容易堆积。2018年,我牵头推进了跳船工艺改造,确实有效缓解了趸船周边浮渣堆积的问题,也降低了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朝阳河油库并未止步于局部改进,而是将环保升级渗透进各类小微优化、流程提升中。
      此时,朝阳河油库的“自我加压”与国家环保政策“外部施压”不谋而合。
        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环保标准和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重庆海事局于2021年发布高温时段实行卸油熔断机制后,重庆销售调整卸油作业时间,增加夜间作业人员的配备。
      正是在这种内外驱动下,一场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深刻变革在朝阳河油库内部孕育。他们逐渐认识到,环保不仅是合规的底线,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面对这场迫在眉睫的“生态大考”,朝阳河油库主动寻求一条超越标准、引领行业转型的升级之路。
      “岗位融合”破界限
      拧紧生产“环保阀”
      在一场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大讨论中,“本质环保”的统筹思维为朝阳河油库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将环保理念嵌入生产全流程。
      理念落地,靠的是制度创新。朝阳河油库自主推出“3+N”岗位融合机制,即每个班组固定3人专职值守,1名机动人员随时补位。经过轮岗培训,12名码头员工熟练掌握了入库提油、发油气密性排查等技能,打破了船、岸岗位的界限,使安全环保检查成为跨岗位、全流程的标准化动作。
      “油库光有制度不够,还要让环保理念在一线扎根。”康钦利说。
      由此,朝阳河油库管理人员带领员工一同梳理各岗位环保操作清单、排查设备风险点,将环保措施落实到标准作业流程中。同时,班组属地管理责任归位,责任田的划分促使防渗漏实操、应急吸附材料使用等工作成为每位员工的标配技能,让环保责任从“专人”变为“人人”。
      “我现在操作设备时,每关一台泵、收一根管,都会下意识地想到环保。这些都已成了‘肌肉记忆’。”李涛说。
      观念一变天地宽。2024年年初至今,朝阳河油库顺利完成7500余个LDAR密封点检测工作,处置并修复泄漏点10处,收油作业准备时间压缩了50%,实现了环保与生产深度融合。
      技术赋能解难题
      引领产业链协同提升
      在朝阳河油库,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泵,曾是制约绿色清洁生产的最大绊脚石。
      传统的水环式真空泵每运行2小时,约产生3.2立方米污水,排放可燃气体0.4吨。面对这道行业共性难题,没有现成答案。
      “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能满足我们需求的泵。”团队成员艾乐指着拆解后的旧泵说,“这些泵的转子不耐油,真空度根本保持不住,只要进去一点杂质,整个泵就直接报废了。”
      缪明宇毅然决定:“没有现成的,我们就自己造。”一场围绕“旋转活塞泵”的自主攻关就此展开。
      针对油库特殊工况带来的技术壁垒,攻关团队将目光聚焦于“材质适配”与“高效过滤”两大难题上。他们主动联合材料领域专家,反复打磨试验方案,历经8个月数十次失败后,终于突破技术瓶颈。如今,由朝阳河油库自主研发的旋转活塞泵成功应用,可燃气浓度从67%骤降至1.5%,综合能耗降低40%。环保与能效实现双突破。
      一个活塞泵的革新,真正撬动了朝阳河油库节能环保的大效益。全新一代双螺旋转子泵正式投入应用后,实现了扫仓作业含油污水“零产生”。目前,这项创新工艺已推广至6座沿江油库。
      如今,技术创新的效应持续释放:重庆销售7座油库已完成设备升级,不仅配齐了油气回收系统,而且同步实施了储罐浮盘及高效密封改造。同时,朝阳河油库劳模工作室也从“攻关小组”成长为“人才摇篮”,累计培养技术骨干39人,完成科技攻关48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产业链协同层面。为与朝阳河油库的新标准、新业务模式无缝衔接,多家合作企业主动对标升级,调整自身环保标准与管理流程;就连入库提油的车辆,也会主动出具密闭性检测报告。一场始于油库的“单点创新”,正逐步转化为“产业链协同提升”的波纹效应。
      暮色渐沉时,一艘载油量3300吨的船舶缓缓靠泊朝阳河油库,新一轮安全环保检测有序展开。此刻,油库员工们心中格外清晰:他们肩上扛起的,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更有守护一江清水的生态责任。(记者 李佳奇,余嘉仁、钟明静、张蓓、庞海明等参与采写)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