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销售四把“金算盘”打出增效账单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张建荣 特约记者 杨贞 通讯员 孙克勤)6月26日10时,一辆满载30吨柴油的油罐车驶出青岛丽星油库。自5月18日开通主动配送业务以来,东北销售已通过该油库向青岛地区发运油品9000余吨。相比从烟台油库远距离配送,通过青岛丽星油库向青岛地区配送,全年可节省二次配送运费300余万元。这是东北销售全面推进成本控制、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生动案例。
今年年初以来,东北销售将“降”字贯穿成本管理各环节,把“增”字嵌入效率提升全流程,通过多式联运、仓储共享、主动配送、自动计量等措施,在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实现提质增效逾2亿元。
多式联运构建低成本优化网。东北销售拥有2.4万余条基础配送路径,“公、铁、水、管”运输组合模式超百种。公司秉持“短流程、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原则,打造大运量、多品种、广流向的运输网络,稳步推进东部地区资源格局重构。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惠州油库,便是多式联运的成功实践案例。过去,江西、湖南等地油品主要依赖华北石化铁路运输,存在运输量小、运费成本高的问题。公司经过深入调研与规划,积极拓展北部炼厂至广东惠州、江西、湖南的海铁联运业务。新通道打通后,北部炼厂的成品油先经海上运输至惠州油库,再通过铁路转运至江西、湖南等地,每年可减少运输费用超5000万元。为助力抚锦郑管道增输上量,东北销售充分利用河北杏园油库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公路付油能力,将油品跨区配送至山西、河南等地。用“管道+公路”的联运方式替代原有的“铁路+公路”联运方式,全年可节约一、二次整体运输成本200万元至1100万元。
仓储共享盘活低效率资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中国石油各单位仓储设施因行政区域划分与产权归属限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东北销售积极研究仓储设施共享策略,以长江沿线为试点,深化安徽销售芜湖三山油库、燃料油公司江阴油库的仓储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中国石油储运设施共享利用。今年前5个月,东北销售通过沿江仓储共享库累计发运油品9.3万吨,节省物流和仓储费用435万元。目前,公司正探索不同主体成品油仓储设施的共享机制,从管理上推进内外部企业“仓储、物流、库存”一体化运作,推动资源从源头向供应链终端高效流转,降低产业链整体费用。
主动配送打造一站式供应链。公路主动配送作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方式,通过提前规划与主动调配,能够有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东北销售持续优化运输结构、配送路径和油库布局,利用省界油库开展跨区配送,先后在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区实施跨区配送,将油品从炼厂直配至加油站,降低整体运输成本。针对内蒙古地区118万平方公里服务区域、1300多座加油站分布分散的特殊格局,传统“等订单、再调度”的被动配送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东北销售构建“跨省联动+库存共享”新模式,将黑龙江讷河油库、中心油库等纳入蒙东资源调度体系,实现省际油库资源灵活调度,使蒙东区域迂回运输里程减少30%,单次配送周期缩短3小时。
自动计量提高运行效率。以前,油品进、销、存各环节计量均采用人工计量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计量时间长,而且数据溯源较差,易产生计量纠纷。东北销售以一流油库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油库全流程自动计量技术应用。以南京三江口油库为试点,陆续推进储罐盘点、动转、船舶甲板量自动计量,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信息自动传输、结果自动计算、报表自动生成,误差率压缩至±0.02%,彻底消除了传统人工检尺等高风险作业的影响,单座油库每年可减少登罐3000人次以上。目前,三江口油库已在油库油品进、销、存各环节实现自动计量系统单轨运行,今年累计中转油品量同比增长62.4%,创历史同期新高。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