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足绿色矿山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丹桂飘香。
在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河南省绿色矿山名录》中,河南能源鹤煤六矿赫然在列。长期以来,该矿始终将绿色环保理念深植于企业血脉,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以管理为基、防治为重、科技为擎,持续书写绿色矿山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生动篇章。
筑基:凝聚绿色共识,绘就生态画卷
走进鹤煤六矿,工业广场银杏摇曳,矿工怡园鸟语花香,井架高耸与绿意交融,勾勒出一幅和谐优美的工业生态图景。矿区环境优美,离不开全员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全过程管控的强化。
“环保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六矿生态环保专题会上,后勤矿长杜改林这样阐释和强调环保工作。
一直以来,该矿从实际出发,规范环保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监管,从严推动落实,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相关要求,把环保指标作为干部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层级清晰、责任到人、压力层层传导的考核体系,确保绿色发展目标从“纸面”落到“地面”。
防治:聚焦系统治理,守护碧水蓝天
环保整治,防治是关键,重点在过程。
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如何有效抑制扬尘,一直是六矿环保整治的重中之重。按照“一密闭、五到位”的降尘治理目标,六矿对矿区内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全部密闭,多管齐下有效抑制扬尘,从生产收尘、运输抑尘到道路降尘、绿化覆盖,实现无组织排放精准监控,矿区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推行清洁生产,构建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鹤壁市弘昌环保建材厂合作的六矿矸石山综合利用项目,自正式投产以来,每年可消耗煤矸石50万吨以上,让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见“乌金”、不见“固废”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对原矿井污水处理站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改造后的生产排放废水经过工艺优化处理,各项指标均达到环保要求,可直接补充到附近水体的水量用于景观或灌溉;矿区外东风井的瓦斯发电机组,将瓦斯转化成为电能,正常运行日发电量可达到4万度以上,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吃干榨净。”
创新:科技赋能转型,智领绿色未来
在六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40平方米的超高清曲面屏像一块巨型水晶,将井下各个头面的有序繁忙、井上各个地点的监控场景,都化作实时流动的画面铺展眼前。
“绿色矿山建设并不单是‘披绿装’,更要依靠科技赋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矿长杜志清指出。
如果说外在美让人赏心悦目,那么用科技创新撑起绿色矿山建设,就是矿井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该矿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生产效率;围绕智能化煤矿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布局,持续加大投入,井上下同步启动、全面实施,大力推动矿井智能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目前已建成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2125工作面),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30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两个工作面已通过省工信厅智能化验收。井下主煤流运输、排水等实现远程和集中控制,重要作业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变电所、泵房、压风机房等实现无人值守,科技创新正为矿山注入绿色动能,推动矿井迈入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新发展阶段。
本网通讯员:王淑静 (编辑:韩语) |

绿色醇氢破局:液态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