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书写雪域高原上的绿色答卷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正奏响和谐乐章。而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无疑是这场绿色变革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为西藏的绿色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西藏,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过去,受限于技术与开发能力,能源利用多依赖传统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西藏迎来绿色发展的新契机,地热这一清洁能源,成为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一三九水文公司早在多年前就敏锐捕捉到西藏地热资源的潜力,踏上这片高原,开启探索之旅。2013年9月15日,在空气稀薄、气候恶劣、海拔近4700米、施工条件极为艰苦的当雄县羊易村,一三九水文公司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难,历经45天日夜奋战,成功打出羊易地热电站第一口中深地热井。这口井深876.4米,井口出水温度145℃,闭井工作压力0.28Mpa,为羊易电站实现装机容量16兆瓦的一期工程成功发电立下汗马功劳,也标志着公司在高温地热钻井施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井的成功,不仅解决了羊易地热电站的能源供应问题,更为后续地热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让人们看到西藏地热资源开发的广阔前景。
此后,一三九水文公司乘胜追击,将目光投向错那县城的供暖难题。2016年3月,总投资5000万元的错那县城地热供暖(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同年10月建成运行;2017年4月,总投资1.6亿元的县城集中供暖(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0月底建成试运行。项目运营后,为33万多平方米区域提供热源,惠及1020户牧民和边防部队官兵。每年减少约2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下大片森林,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而且,项目运营连续10年,每年节约1000多万元电费,还为当地牧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错那县城地热供暖示范工程,为其他地区供暖改造提供借鉴模式。
2022年年底,一三九水文公司完成西藏阿里朗久地热田勘查工作,施工3口地热井,探明地热田储量,为阿里地区日后清洁能源供暖、发电提供基础资料,让阿里地区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23年7月,公司与西藏锦杭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启动那曲镇地热田城市供暖项目。一期可解决8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二期于2024年冬供暖季投产运行,新增供暖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且地热供暖成本控制在每年60元/平方米以下,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那曲镇居民的供暖条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那曲镇的绿色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此外,在康马县萨马达乡孟则地热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中,施工大孔径地热井3口,满足水温和出水要求;康马县温泉疗养联农带农生态园建设项目施工400米生产井2口,回灌井1口,质量和水温满足政府需求。这一系列项目的推进,充分展现了一三九水文公司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专业实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针对康马县地热田,运用多工艺空气反循环双壁钻具及“插管气举反循环快速钻进技术”,成为新技术在西藏地区应用的成功范例。
一三九水文公司在西藏的地热开发成果,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开发地热资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西藏脆弱生态环境,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这样的一个个实践样本,生动诠释着雪域高原在“双碳”目标下涌动的绿色澎湃动能。这份绿色答卷意义非凡,为西藏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未来,一三九水文公司将继续深耕西藏地热领域,创造更多绿色奇迹,让雪域高原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生活更美好。
本网通讯员:石宝安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