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兴隆庄煤矿:“煤动脉”一拆一转 电费年省4万+!
【本网讯】不搞大拆大建,精准锁定生产流程中最痛的“堵点”,用“减法思维”+“空间优化”的组合拳,四两拨千斤。“一拆一转”两招,就让煤流奔腾不息,效率飙升,成本猛降!
在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洗选发运中心主洗车间,配煤系统就像一条输送“能量血液”的大动脉,维系着生产的顺畅运转,其平稳高效直接决定着全矿煤流运输的连续性与成本命脉。这条动脉“旅程”漫长,配煤煤流需要经过138#皮带机→146#皮带机→286#刮板机→47#皮带机的长途跋涉,经年累月的重负荷运转使得286#刮板机成为了这条动脉上的“老病号”,老化严重、故障频发,不仅带来频繁的停机检修与高昂维修费用,其高能耗更使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咋办?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该矿技术团队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对这条大动脉来了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快刀斩乱麻,果断拆除了故障“重灾区”——286#刮板机!拆除后,煤流路径瞬间“瘦身”,精简为更直接的138#皮带机→146#皮带机→47#皮带机路线,减少一个转运环节,便从源头减少了大量故障隐患与运维烦恼。
仅靠拆除还不够,要让煤流顺畅“改道”。技术团队通过实地勘测,对146#皮带机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将其整体运行方向,从原来的东西向,精准调整为东南-西北向。最关键的是,把146#皮带机的机头巧妙延长,稳稳地对准了原来286#刮板机下料溜槽的位置, 这一“转”一“伸”,“精简”与“转向”的组合拳让煤流路径实现了完美、顺滑的无缝衔接。
这场聚焦局部的“小手术”,却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大疗效”。运输路径缩短了,冗余环节减少了,故障率“断崖式”下降,系统稳定性直线飙升!同时,精简后的系统运行负荷大大减轻,设备维修投入与电力消耗大幅下降,不仅避免了停机维修造成的产能影响,单就一项电费每年节约达4.32万元!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以前那286#刮板机一坏,整个配煤系统就得‘躺平’,大伙儿都得围着它转,又费时、又费力、还烧钱!现在可好了,流程顺得跟滑梯似的,设备稳得一批!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前保养维护上了,这感觉,舒坦!”洗选发运中心主洗车间维修工李晾感触颇深。
向技术革新要效益,向流程优化要效率!这场“一拆一转”的配煤动脉焕新记,堪称“小切口、大作为”的完美诠释,它远不止于物理路径的缩短,更标志着一场生产思维向精益化、高效化的深刻变革。当老旧的刮板机退出舞台,一条更短、更顺、更经济的煤流新动脉已然奔涌不息。在成本管控与效能提升的攻坚路上,兴隆庄煤矿全体干部职工的每一步创新突破,都在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添厚重的砝码和强劲的动能。
本网通讯员:范凤霞 岳 蒙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