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夏尽秋生,岁月沉香
立秋,夏的热烈尚未褪尽,秋的清浅已悄然漫过眉梢。梧桐叶在枝头打了个旋儿,似一封来自时光的信笺,轻飘飘落在掌心——原来“落叶知秋”从不是传说,那脉络里藏着暑气渐消的秘密,也写着万物沉淀的箴言。
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沉甸甸的谷穗在阳光下燃烧的模样。田野里,玉米秆挺直了腰杆,稻浪翻滚着金浪,连空气都浸着新米的甜香。农人们摘下斗笠擦汗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这是大地对耕耘的回馈,也是季节最朴素的慷慨。而矿山里的我们,或许看不见田垄间的丰收,却能在小超市的瓜果摊前读懂秋的讯息——紫莹莹的葡萄垂着晨露,红透的石榴咧着嘴笑,连空气里都少了几分黏腻,多了些干爽的清冽。
古人说“立秋三日,水冷三分”。清晨推开窗,风里果然藏了新凉,不再是盛夏那种裹挟着热浪的扑涌,而是像一杯温凉的茶,熨帖地漫过皮肤。正午的日头依旧热烈,却少了几分蛮横,阳光透过渐薄的云层洒下,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竟有了些温柔的诗意。傍晚回宿舍时,天边的晚霞也换了妆容,不再是火烧云的炽烈,而是晕染开淡淡的粉紫,像仕女鬓边的胭脂,温柔得让人心颤。
秋是内敛的智者,教会我们沉淀与从容。年少时爱春的绚烂、夏的张扬,到了某个年纪,才懂得秋的好——它不疾不徐,却把日子酿成了酒;它静默无言,却让每一份付出都有回响。就像枝头的果实,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炙烤,才在秋阳里沉淀出最饱满的甜;就像人生的中年,褪去了青涩与躁动,肩上扛着责任,心中藏着温柔,把日子过成了一粥一饭的安稳,一茶一盏的清欢。
案头的日历又翻过一页,秋天的风从窗棂钻进来,吹动了书页上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啊,秋从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是收获的开始,是沉淀的开始,是向着岁月深处从容前行的开始。此刻,不妨泡一壶陈年的普洱,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沉香,告诉自己:夏尽秋来,愿我们都能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如这立秋的日子,既有岁月的厚重,又有生命的清欢。
窗外,一片柳叶缓缓落下,在地上铺成黄绿色的小径。原来最美的风景,从来都在季节的更迭里,在岁月的流转中,在我们不慌不忙地前行中。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