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佳文赏析 >

    油锅里的夏日味道

    2025-07-29 10:08 [佳文赏析]  来源于: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司    作者:张淑瑞
    导读:蝉鸣渐起的盛夏,总让我想起童年树林里闪烁的手电光,和油锅里那滋啦作响的另一种声息,带着焦香的旋风直撞入五脏六腑。蝉的幼虫期,又叫知了猴,这藏在泥土与树干间的夏日精灵,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盛满了一代人关于故乡与成长的记忆。 捉知了猴的技巧,是
    蝉鸣渐起的盛夏,总让我想起童年树林里闪烁的手电光,和油锅里那滋啦作响的另一种声息,带着焦香的旋风直撞入五脏六腑。蝉的幼虫期,又叫“知了猴”,这藏在泥土与树干间的夏日精灵,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盛满了一代人关于故乡与成长的记忆。

    捉知了猴的技巧,是乡下孩子无师自通的本领。“装备”方面也是一再改良,从最开始的食品袋到专门备的小塑料桶,再后来为防止知了猴在回家路上蜕皮,直接在小桶里带上了盐水,这样既能保留其美味又能使知了猴更好的分离身体表面的泥土。

    白天在树林里搜寻时,要专挑地表那些又小又薄的窟窿眼,用手指轻轻抠开湿润的泥土,窟窿眼会从笔头大小慢慢扩大成硬币大小的圆形,直到看见那对乌溜溜的小眼睛和蠕动的小腿。往出拽的时候得用巧劲,稍一用力就可能拽断它脆弱的肢体,有耐心的会就近找根枯树枝,让它顺着爬上去后再缓缓拉出;性子急的抠到的知了猴常常“缺胳膊少腿”,虽不影响其美味,但终究带有些许遗憾。在找知了猴洞口这种“技术活”上,大部分人都不在行,自从抠到过两次蛤蟆洞后,我彻底加入了“夜行党”的大军!

    夜幕降临后,手电光束便成了林中的星星。但是我喜欢一个人去没人的树林里抓,没有人竞争的整片林子便成为我一个人的“战场”,当然所有“战利品”也都将成为我的囊中物!树影婆娑间,光柱从树根扫到树杈,突然停在某片粗糙的树皮上,那黑褐色的小生物正埋头往上爬,六条细腿紧紧扒住树干,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攀登竞赛。最妙的是雨后初晴的夜晚,雨水泡软后的泥土里,知了猴会成群结队地拱出地面,比平时多不说而且像刚洗完澡般干净。有年夏天我跟着奶奶在果园里转,手电光照亮整棵梨树的树干,七八只知了猴正排着队往上爬,那盛况如今想来,竟比任何马戏表演都令人兴奋。

    抓回来的知了猴倒进小盆里,用盐水浸泡一夜后,在第二天清晨迎来最让人期待的环节,泡了一夜的知了猴需要用清水洗过,待泥沙被彻底洗掉后沥干水留在锅旁等待下锅,炸制的过程像一场奇妙的化学实验。奶奶麻利地将铁锅架上灶火,青烟便如活蛇般从锅边缠绕升腾,油温热了,知了猴湿漉漉地被投下锅,霎时激出清脆的爆裂声,滚油骤然涌起焦黑的浪头。知了猴的身体在油花中蜷缩、变色,从暗褐色逐渐镀上金黄,最后像穿了盔甲的小战士般僵直在油锅里。奶奶用铲子轻轻翻动着,待两面金黄后撒点咸盐便可盛出,出锅时控油的"滋滋"声,混着满屋飘溢的焦香,是童年最诱人的夏日BGM。

    咬开酥脆的外壳时,伴随着喀嚓声在舌上爆发出一阵微小而凶猛的咸香风暴,这风暴的余波穿透整个漫长的童年时代。时光回到二十年前,那时候果园还在,月光很亮,有树木的气息和阳光暴晒过的尘土味,我和小伙伴们比赛谁捉的知了猴多,塑料瓶子被装的满满当当。

    或许食物的真谛从来不止于味道,当我们咀嚼着那盘金黄的炸知了猴时,其实是在品尝那段蝉鸣如织、无忧无虑的旧时光。

    本网通讯员:张淑瑞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