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一场雨
又是一年雨季至,假期亦如约而来,我的思绪又被牵引回到故乡那片赤色的红土地。二十多年前老家山地还没退耕还林,每年的暑假恰是山地马铃薯收获的时节。 盛夏天气炎热,每日一大清早,我同姐姐便背起背篓,随父亲走几里蜿蜒的山路,去挖那些生长在山地里的马铃薯。路程远,一天挖满箩筐背回家也只能来回两趟。如此往复,需要忙10天左右才能把种在山地里的马铃薯挖完。 云南的天气奇异多变,有时东边下雨西边晴,方才还艳阳高照,忽然间乌云便吞噬了整片天空,立即下起倾盆大雨。记得我上初中的一个暑假,父亲正弯腰一锄一锄的挖马铃薯,我和姐姐也挥舞着锄头使尽全身的力气慢慢挖着,挖不动时又去捡散在地里的马铃薯。为了便于抖落沾在马铃薯上的泥块,新出土的马铃薯需晒上一阵才好拾捡。天幕骤然拉下,乌云满天,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当时我们仅带了一把伞,偏又逢上我和姐姐正忙着捡马铃薯。可大雨猝然袭来,看着地里摊开一片的马铃薯,我和姐姐便想冒雨拾到篓筐。父亲望见雨势凶猛,赶忙撑开唯一的那把伞,唤我们到伞下避雨。为避免裤腿浸湿,我们高高挽起裤脚。雨声喧腾,我们三人孤立于空旷的山野间,只凭那柄小小的伞,承接天地间倾泻的洪流。 雨下了约二十分钟方才停歇,随后我们光着脚丫,将马铃薯一一拾捡干净。去山涧洗净双脚后,父亲用篓筐挑着马铃薯,我和姐姐则用背篓背,一同踏上下山归途。山路泥泞,我们一路走走停停。父亲边走边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要好生读书,将来寻个安稳工作,不必受苦。瞧瞧种庄稼多辛苦,阴天下雨都得在地里忙活。”虽然父亲“好好读书”这句话平日没少念叨,可那一刻,它却像一把裹着雨水的重锤,带着沉甸甸的湿冷,狠狠砸在我的心坎上。那湿透的衣衫,那沉重的担子,那泥泞中的赤脚,还有父亲被雨水打湿却依然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脊背,都让这几个字有了前所未有的分量。 雨停后,赤脚踩在湿漉漉的土地上,凉意从脚底升腾至全身。父亲肩挑重担的身影,在雨后澄明的山径上,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油画刻进我的脑海。他肩头的分量,何尝不是农村生活的写照?原来人生需要一场雨——当雨势冲垮了懵懂的堤坝,父亲被淋透的脊背便成为最深的刻痕,它教会我,真正的庇护并非天象晴好,而是有人甘愿以自己为伞,在风雨中撑起一方倾斜却坚韧的天空。 那场大雨不仅浇透了红土地,更将父亲无声的承担深深浸入我灵魂的土壤,那场骤然而至的暴雨,虽然淋透了我的衣服,却浇醒了沉睡的心灵。它让我在冰冷的雨水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生活的粗粝与父爱的深重,也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看清了脚下的路与远方的灯。这倾盆而下的何止是雨水?分明是命运给予我最珍贵也最沉重的浇灌。自那之后,我将所有能攥住的时光,都紧紧拴在了书本的字里行间和书山题海。 原来,人生有时,真的需要这样一场劈头盖脸、彻骨冰凉的雨。它冲刷掉蒙蔽双眼的尘埃,让你在湿透的狼狈与寒意中,猝然看清生命的真谛,听见命运深处最恳切的呼唤。那场落在红土地上的雨,早已汇成灵魂深处永不干涸的泉眼,滋养着后来每一个或晴或雨、漫长的人生四季。 本网通讯员:张学香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