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佳文赏析 >

    记忆中的东北年俗

    2021-01-19 09:16 [佳文赏析]  来源于:南露天煤矿    作者:李金亮
    导读:据说,早年间东北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二月初二,寒冬不消,过年不止。现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年就像在回味童年时光,那情结,那场景、那经历、那过程,历历在目,久久挥之不去。东北过年的习俗让人记忆犹新!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
    据说,早年间东北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二月初二,寒冬不消,过年不止。现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年就像在回味童年时光,那情结,那场景、那经历、那过程,历历在目,久久挥之不去。东北过年的习俗让人记忆犹新!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乡村,记得小时候一进了腊月,过年的氛围就越来越浓了——
    看秧歌东北大秧歌是有名的娱乐形式,腊月、正月秧歌队走村串户慰问拜年是一项挺有趣的习俗。红绸绿袄彩裙的东北大秧歌是一种不求细节、但求气氛,不求精致、但求尽兴的狂欢,将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做豆腐早年,有一种工具叫“石磨”。一到腊月中旬,家家户户就开始挑黄豆、泡黄豆,磨黄豆、做豆腐,就是用这种原始的“磨”磨黄豆,喝豆浆、点卤水,其成品有大豆腐、干豆腐等。
    杀年猪要说过去那年月,日子过得再苦,各家各户过年时也得杀一头年猪,人们常说:大人孩子干一年了,咋也得杀头猪过个年,否则这年过得都没劲儿了。宴请左邻右舍,远亲近邻,大吃大喝一顿,以示对过年的庆祝。
     
    蒸豆包通过烫面、发面、煮芸豆、红小豆等过程,蒸豆包是腊月里重要的事项,豆包包好后放在锅里蒸出来,锅盖必须是“笼帽”,那味道真是好闻极了,也有的人家把豆包包好后直接冻起来,正月里随吃随蒸,味道、口感又不一样了……
    报纸糊墙房屋打扫过后,用报纸糊屋即糊墙和棚,会令房间焕然一新,这是每个家庭在腊月底最重要的一项要做的事情。一个房间大约需要5——6斤报纸,可以从供销社买回来,然后用白面打出糨子,把报纸一张一张的糊在墙上,那些文字够家里识字的人看一年了……
    鞭炮那时候,将鞭炮统称为“炮仗”,种类很少,也就“二踢脚”(也叫双响)、“小鞭”和“窜天猴”等几种,一般家庭买炮仗的钱来源于卖猪毛、猪鬃的钱,供销社土产就收购,年三十晚上放一挂鞭,再放几个二踢脚,仪式感特别强,那氛围可浓厚了……
    贴年画年画是那个年月最亮丽的一道景致,也是庄户人一年里欣赏不完的美术作品,更是走亲访友唠不完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传统的年画也在不断创新,从样板戏剧照到名胜风景,从共和国领袖到电影明星,从名山大川到秀丽风景等等,年画曾有过辉煌的岁月,但也渐渐走向了没落……
    写对联大红纸是用来写春联的,家里没有笔墨就得求人写,你看吧,胳肢窝夹着一卷大红纸的人,肯定是求人写春联的。村里有文化的人似乎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到腊月廿八、九,不管家里多忙,也得抽时间拉开架势为村里人写春联……
    穿新衣服那时候,几乎没有买成品衣服的,大人小孩基本都是穿“家做”衣服,村里的“裁缝”挺多,家里有缝纫机的大多都会剪裁布料、缝纫服装。如果哪一位在过年时不置办一套新衣裳,脸上可没光了……
    吃大米饭小孩儿盼过年不仅是盼着穿新衣服,更盼着过年这一天吃上一顿大米饭。这顿大米饭是一年中唯一的一顿,因不种水田,为了这一顿大米饭,大人们需要四处陶腾,需要拉关系走后门,需要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弄到几斤大米,那饭香会回味在心头、弥漫在脑海,久久散不掉……
    包饺子除夕夜,吃饺子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就算困难时期也没中断。那时候,白面比较紧缺,有的人家没有白面就用荞面包饺子,也有用白面、荞面两样面粉包饺子的。在饺子里放几枚钢镚令许多小孩子都吃撑着了……
    看春晚村里有电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了,除夕夜,好多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着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里的“春晚”,看着这个神奇的四方盒子里播放出令人笑得前仰后合的节目,直到《难忘今宵》的歌声唱起……
    说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过年方式在过去七十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说到底,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全面脱贫政策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过年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已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了,人人都说,现在每天都是在过年啊……
    引发的思考 年俗令人回味,难以忘怀,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爱怀旧了。伴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一些传统过年习俗和方式已经渐行渐远。走进新时代,当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之际,有哪些习俗还在传承?有哪些习俗在变化?有哪些习俗已消失? 我认为:传统的过年习俗文化,还是应该传承的!这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体现。

    年到了,祝愿您牛年更牛,牛气冲天

    作者简介
    李金亮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供职,中国煤炭新闻网2018-2019年度优秀记者通讯员,东北能源网通讯员;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于河北黄骅旧城;在吉林公主岭朝阳坡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85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其后一直从业于霍煤至今;曾兼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员、科尔沁部落群资深成员;作品体裁涉及论文、报告文学、通讯、消息、散文、随笔、言论、文艺作品等,累计达数百篇,多次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其耕耘业绩入编《当代中国人才库》等十多部大型辞书。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