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涌”PEM制氢装备如何解锁大安项目“全球之最”的制氢密码?
近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大安项目”)顺利投产,并首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四项“全球之最”。在这背后,国氢科技“氢涌”万标方级PEM电解水制氢装备作为“混合电解水制氢”与“直流微网”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其卓越性能为全球绿色氢基能源产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尤为关键的是,“氢涌”PEM制氢装备凭借其显著优于传统碱性制氢技术的三大核心优势:
1、宽达10%-110%的负荷调节能力,可从容适应风光发电功率的大幅波动;
2、秒级动态响应速度,确保精准跟随电网或微网指令实现瞬时功率调节;
3、分钟级快速启停能力,极大提升了系统操作的灵活性与响应效率。
这些先进特性使其完美匹配了项目对制氢系统的风光波动性消纳与灵活运行的高要求,成为解锁大安项目“全球之最”制氢密码的核心技术支撑。
据项目运行数据显示,“氢涌卓瀚 800”制氢装备现场实测运行情况良好,出氢压力达到1.7MPa,氢气纯度高达99.999%,直流电耗低于4.6kWh/Nm³,系统整体能耗<5kWh/Nm³,电流效率≥97.7%,各项参数远优于碱性制氢系统。
突破——规模化场景应用
大安项目作为国内首个“万标方级”PEM电解水制氢装备规模化应用项目,国氢科技通过构建集群协同控制架构、电解槽集群控制、系统负荷分配策略,显著提升了制氢系统整体效率,充分验证了“氢涌”产品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与大规模应用的可靠性。
智能集成控制。以国氢科技自研算法为核心,将系统启停步序、负荷跟踪、故障停机等操作协同联动,实现多个电解槽对应一套后处理系统的整体智能运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20%;
秒级响应能力。构建万标方设备秒级动态调节响应,负荷调节速率10%/s,可与多套系统智能投切,在复杂工况下灵活消纳风光波动性电力。
耦合——包容化风光消纳
在大安项目全力打造的“绿电-绿氢-绿氨”绿色发展模式下,“氢涌”产品凭借其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响应迅速与负荷调节宽等优势,与风光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的高度匹配,成为了破解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合成氨动态用氢需求匹配难题的利器。
快速启停。系统与风光发电侧深度耦合,可高效率响应波动性电源,1分钟内完成快速启停,高度适配间歇性风光电力,实时满足项目瞬时用氢需求;
超下限纯化。直流微网自主纯化系统突破传统10%负荷下限限制,首次具备最低功率10%负荷以下连续运行条件,完美解决纯化系统在低负荷10%以下和随启随停的兼容难题;
宽负荷调节。系统运行状态具备10%-110%负荷调节范围,低负荷工况下可保持超低用电成本持续运行,超负荷工况下可完成可再生能源充分消纳。
硬核——自主化技术创新
8年技术深耕,国氢科技建立了覆盖材料筛选、设计、工艺优化到系统验证的完整研发体系,实现PEM制氢技术全链路国产化替代,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催化剂、膜电极、电解槽、集成设计等关键领域累计取得专利45项。
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在国内首次实现规模化自主生产,大幅降低了绿色氢基能源项目制氢成本,对推动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高稳定大面积膜电极。掌握浆料分散、宽幅涂布等批量化制备技术及相关核心工艺,具备低电阻、高耐久等特性,并已实现稳定批量生产;
兆瓦级电解槽。以独特的大面积流场结构全面提升传质效率,通过引入应力调节机制实现应力均衡,可在1.7MPa高出氢压力下保持长期稳定运行,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各电解槽能耗偏差不超过3%;
系统集成设计。采用标准化接口与模块化结构,显著提升设备检修便携性与维护效率。大标方PEM制氢系统、新一代纯化系统彻底颠覆传统行业范式,创新性实现与离网制氢场景的高效兼容,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与能效跃升。
大安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是“氢涌”系列产品在规模化应用场景中的完美验证,更是国氢科技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全面达到产业化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