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会诊”治“顽疾”
| 
	8月1日,在石化机械江钻公司潜江制造厂机加工车间里,员工们正在紧张忙碌着。 
	“班长!加工长油孔时又撞刀杆了。”电话里,正在生产现场的员工黄能向班长陈华俊大声喊起来。 
	“先把手里的活停下来,避免出废品,赶紧组织大家查找原因,我马上就到。”正在另一道工序上忙碌的陈华俊回答道。 
	机加工车间热前二班德玛吉加工现场,陈华俊把员工们召集到了一起,大伙围着一大批加工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正常下,机床是不可能出现异常呀?更何况机床并未出现报警信号,难道是刀具长度发生了变化,致使刀具撞向工件?”班员谢青海说。 
	“先核对刀具长度,然后观察刀具加工安全距离,看问题是不是出现在这?”班员周玉清紧接着说。 
	看到大伙逐项排除疑难点,黄能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发现一个规律,在加工过的牙掌里面,牙掌尾部有刀具蹭到的痕迹,但是痕迹很细微,不仔细观察基本看不出来,极有可能是因为刀具总长不够致使撞刀杆现象。” 
	大家听罢点点头,又开始分工协作,查数据、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商讨,“既然是刀杆与牙掌干涉,那么将刀具总长加长,问题不就解决了!”这时,班员黄能又提出了疑问,“我们还有一个因素考虑的不够周全,每次在换刀的时候不可能都使用全新的硬质合金钻头,钻头在二次修磨后,实际长度变短,撞刀杆问题仍然会存在……” 
	最终通过与刀具管理员刘兵探讨,将刀杆直径由之前的40mm改成12mm,使刀杆与工件尾部远离,重新加工产品后,撞刀杆现象消失了,大伙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两个星期里,该车间热前二班加工长油孔合格率提高了20%,终于解决了这一“顽疾”。照这样计算,班组一年可节约成本3万余元。 (编辑:韩语) | 
-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防汛应急处...[详细] 

 国家发改委:8月份全
国家发改委:8月份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