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油田:“三把钥匙”开启老区控递减之门
7月17日,冀东油田流场调控项目组的段健、葛硕怡在南堡23-2698井井口取样核实含水率。数据显示,近期流场调控后该井含水率下降了6.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冀东南堡油田以控自然递减、稳老井产量为首要目标,利用三阶调控、精准建模、多场协同“三把钥匙”开启稳产上产新局面。截至目前,月度自然递减率稳定在1.6%左右,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成效显著。
三阶调控 解决递减难题
“我们把地层看作动态生命体,用CT扫描般的精度诊断病因。”7月17日,在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地质研究中心,技术负责人葛硕怡指着流场分布图说道。正如他说的那样,技术人员运用“中医疗法”,对“气血不畅”的区块实施井网重构,对“经络堵塞”的层段进行精准疏通,对“代谢失衡”的油水系统开展协同调理。
今年以来,冀东南堡油田以“递减因素剖析”为核心,细化地质、油藏和工程原因,将40余个断块递减主控因素分为5大类9小类,量化递减产量影响占比。基于地质认识、剖面不精细和平面非均质影响的问题,推进三阶流场调控技术体系,即Ⅰ阶调控层系井网重构,Ⅱ阶调控井段调整,Ⅲ阶调控以油水井协同调控为主,分类开展,对症下药。
二季度,南堡油田注水开发油藏实施油水井调控工作量326井次,实现3个区块产量上升、3个区块1吨不降和2个区块小幅递减,月自然递减率较去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其中,南堡1-5区1-7断块日产量由80.4吨上升至104吨,南堡4-3中深层进行Ⅲ阶油水井协同调控,产量形势向好,上升至50吨以上,南堡4-1区块分区调控产量逆势向上,突破50吨。
精准模拟 激活浅层潜力
7月15日,在南堡油田地质研究中心,一组刚完成的PVT相态实验数据正在导入数模系统。技术人员刘莹莹轻点鼠标,屏幕上立即呈现出剩余油分布的“藏宝图”。
为进一步减缓浅层油藏递减,该油田以“剩余油精细挖潜”为核心,通过高压物性实验建立南堡浅层PVT相态数模模型,提高了浅层油藏剩余油模拟精度,为吞吐潜力分析提供支撑。同时,通过剩余油精准分析,技术人员在年度吞吐计划外研究常规转吞吐潜力井12井次,让12口常规井变身“吞吐能手”。开展低产井、长停井等挖潜措施研究23井次,进一步扩大气体吞吐规模,真正实现效益开发。
二季度,该油田累计实施吞吐措施挖潜75井次,有效率达93.3%,阶段累计增油0.7万吨,其中南堡2-3区浅层产量形势向好,目前平均日产油量达240吨,稳定了生产,治理成效显著,为浅层油藏控递减打下坚实基础。
多场协同 提升储气库效能
“我们将油、水、聚、气这4个场纳入统一分析体系,通过注采系统‘微创手术’和管理参数动态优化,7口气窜井经精准调控变身‘产量明星’,13项管理调参措施让每口井都处于最佳状态。”6月30日,在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月度流场调控复盘会上,地质研究中心副主任苏英献说。
针对当前油藏改建储气库过程中暴露出的油层气驱见效周期长、提液增油效果欠佳等问题,该油田技术人员通过历史生产动态分析视角,系统重构储气库建库区多场耦合开发体系。通过研究油场、水场、聚合物场及气场等关键要素的时空演化,提出“气驱流场协同调控”技术理念,并深入开展水驱优势渗流通道与气驱气窜通道的三维空间叠置分析。其研究成果将为储气库气驱流场精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抑制气窜优势通道、重构有效驱替压力系统,最终实现储气库运行效率与原油采收率同步提升。
二季度,该油田共实施调控措施26井次,阶段增油830吨。二季度南堡油田堡古2区块日产油量达60吨以上,实现了库区产量稳中有增。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