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百日攻坚老油区焕发“年轻态”
|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王成凯 通讯员 万效国)128口低产低效井完成摸排分析“体检”,85口井接受对症“诊治”,32口长停低效井重新“上岗”……11月10日,历经3个月的“百日百井”攻坚行动,塔里木油田东河采油气管理区所辖的四大油区油气生产指标向好,日产原油由此前的不足1600吨逐步恢复至超1800吨。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哈拉哈塘、东河塘、牙哈1、红旗等油田,历经多年的开发,逐渐步入水驱开发中后期,产量连年“跌跌不休”。四大油区所辖的460口井中,长停低效井就达到206口,占比近半。为此,塔里木油田直面油藏高含水、产出速度低、工艺老化等问题,于今年8月启动“百日百井·奋进百万吨”攻坚行动,对停躺井展开集中挖潜,全力提产增效。
然而四大油区因成藏区域、油气层系等差异,地质类型各不相同,可谓“百井百样”。有深层、高温、高压和高矿化度“一深三高”的碎屑岩油藏,有埋深超7000米的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流体性质复杂,开发面临储量效益动用难、递减大、采收率低等难题,挖潜难度远超国内同类油藏。
“老区挖潜首先要转变开发理念,低品位、难动用储量不是负担,而是潜力!”东河采油气管理区油气藏一级工程师杨磊表示。为尽快唤醒“沉睡”油藏,塔里木油田打破部门壁垒,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联合攻关,组建了一支包含油气藏地质、采油气工艺等13个不同专业小组的队伍,按照“潜力可靠、对策可行、经济有效、安全受控”的工作思路,从油藏单元分析、断溶关系描述、构型研究、剩余油刻画、动态规律分析等方面展开集中攻关。
为让“难动用”储量“动”起来,塔里木油田转变思路创新挖潜治理方式,通过“一井一策”“一层一法”,精准研判油藏“病因”,为每一口井开出不同“药方”;采油气技术人员围绕实际井况反复论证技术可行性,量身定制“诊疗”方案;各联合站利用数智化监测手段24小时轮班值守,及时反馈单井措施情况,为后续治理提供支撑。
挖潜对象从宽泛的地质系统细化到每一个油藏单元,动用模式从单井动用到构建单元井网,开发方式从常规注水走向精细注水、扩大注气……随着不同挖潜措施的依次落地实施,四大油区逐步恢复“年轻态”,开井率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其中,哈拉哈塘油田综合递减率降至10%以内,充分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百日百井’不是短期突击,而是长效攻坚的开端。后续我们将常态化开展老井挖潜与提产增效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将东河采油气管理区油气年当量由当前的70万吨提升至百万吨以上。”东河采油气管理区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利新表示。
(编辑:韩语) |

冀东油田油气集输公司
吉林油田双坨子储气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