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石化 > 勘探炼化 >

    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建成

    2025-07-23 10:52 [勘探炼化]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作者:李芳 王楠
    导读:北部湾畔,塔器林立,车流穿梭,经历了23个月,一座现代化大型石化新城拔地而起。6月30日,公用工程、储运系统等辅助设施全面投运;7月18日,乙烯裂解气压缩机完成最后一次空气负荷试运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进入开工投料倒计时。 这一占地4400亩、
      北部湾畔,塔器林立,车流穿梭,经历了23个月,一座现代化大型石化新城拔地而起。6月30日,公用工程、储运系统等辅助设施全面投运;7月18日,乙烯裂解气压缩机完成最后一次空气负荷试运……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进入开工投料倒计时。
      这一占地4400亩、总投资335亿元的重大工程,是广西石化践行“减油增化”的核心载体,是集团公司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布局,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参与RCEP国际竞争的关键项目。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建设者们以钢铁般意志和创新智慧,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瞩目亮点。
      使命在肩
      建设者风雨兼程筑根基
      2023年7月,项目破土动工的号角吹响,万名建设者从天山脚下、松辽平原、黄河之滨奔赴北部湾畔。这片平均气温超28摄氏度、年均台风登陆5次的热土,注定要见证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旱季攻坚时,建设者们在钢结构预制场里焊接作业,焊花与汗水交织,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烈日烤干,结出层层白碱。“多焊一道缝,就离目标近一步。”预制工人李师傅说着,抹了把脸上的汗,手持焊枪继续作业。2年来,钢结构工厂化预制率达100%,工艺管线长380公里,2.5万吨钢结构在毫米级精度控制下快速成型。
      台风来临时,项目团队提前48小时启动抗台风专项应急预案,加固大型设备、转移施工人员、疏通雨水管道。2024年9月2日,台风“摩羯”过境后,树倒路断,但装置区的防雨布依旧紧绷,关键设备安然无恙。第二天清晨,建设者们便踏着积水清理现场,24小时内恢复80%的施工面,创造出台风灾后的“广西石化速度”。
      700多个日夜的攻坚中,项目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土建基础8个月出地面,打破区域石化项目建设速度纪录,3个月实现施工无土化,树立行业文明施工新标杆,6个月完成131台大件设备的吊装,其中最重达1600吨的丙烯塔吊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数字的背后,是建设者们用钢铁意志筑起的工程奇迹,更是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北部湾畔的生动诠释。
         “六化”引领
      管理者精益管理铸标杆
      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和LED大屏幕,整齐划一的布局,管廊纵横交错……在广西石化项目现场,“标准化设计、集约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交付”的“六化”管理理念贯穿始终,与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廉洁的“六大控制”深度融合,构建起科学高效的项目建设范式,打造出行业领先的绿色智能建设样板。
      在设计阶段,技术团队日夜攻关,编制完成一系列标准化设计文件,同时,借助鹰图SPF平台,与各个设计院保持24小时在线协同。广西石化设计管理部主任杨晓林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模型说:“在项目基础设计阶段,标准化、典型化图集通用率达100%,从结构设计的每一根梁柱的尺寸,到设备选型的每一个参数,都实现标准统一。”在标准化设计的助推下,集团公司首次在乙烯、环氧丙烷、聚丙烯等装置上全面使用工艺流程图正向设计,让设计过程更加智能、精准。
      在采购环节,管理团队创新采用“集团联合框架采购、一级物资集中采购、通用物资框架采购”的集约化采购模式。“这种模式就像一张大网,把分散的需求聚成合力。”采购管理部主任王志伟算起效益账,这种模式不仅让采购流程提速20%,还使成本降低了10%,有效落实投资控制,规范的流程为廉洁控制和合同控制提供保障。
      在施工环节,工程管理人员推行模块化施工和工厂化预制,将9万平方米的管廊划分为153个模块,在项目周边的预制场完成预制。面对最重超1000吨的模块运输和组装难题,他们创新采用特制的运输设备和新的吊装方案,确保模块精准对接。工程管理部张永建说:“我们对乙烯装置4个汽油加氢模块进行整体预制,使施工现场的焊接量减少了60%。”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现场的施工量,避免了交叉作业,还实现了无土化文明施工,有效推动项目进度和现场的安全控制。
      此外,广西石化利用“数字工地”平台,实现项目结构、管线、设备等4D数字化施工模拟与进度展示,让整个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精准、高效,智能化管理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数字化模型整合存储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交付,提升了项目交付的质量和效率,更为项目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在集团公司“六化”建设理念与“六大控制”的协同作用下,从工艺流程图正向设计到全项目单套制“一键式”电子化归档,从单台裂解炉整体模块化建造到全项目无土化施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树立了行业领先的绿色智能建设样板。
      蓄势待发
      北部湾畔石化产业启新程
      “通过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的深度加工,投产后,每年成品油产量减少300余万吨,新增高端化工品产能306万吨。”广西石化首席专家许普围着沙盘介绍“减油增化”的措施和目标。广西石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包含14套化工装置与2套炼油装置,依托原有的千万吨炼油基础,构建起从原油加工到高端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跨越。
      技术创新让产业链“节节攀高”。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建成的200万吨/年柴油吸附分离装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且首次应用的柴油吸附工业装置,以颠覆性“分子工程”技术,实现柴油馏分超97%的高纯度分离,开启炼化产业“减油增化”新篇章。另外,环氧丙烷、溶聚丁苯橡胶等多套装置,采用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推动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
      绿色基因融入每道生产工序。6月21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乙烯制冷压缩机高压电机单机试运完成。其采用全球首套双变频器无扰动切换系统,是广西石化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降低碳排放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中国石油最大化工地面火炬,每小时处理的可燃性排放气体量居中国石油首位,相比传统高空火炬更契合环保要求;同时,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总容积20万立方米的亚洲最大化工雨水池及事故池……这一系列环保措施的落实,提升了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保障水平。
      智能工厂为项目插上“翅膀”。广西石化以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为契机,同步打造“全面感知、预测预警、安环受控、生产智能、全厂优化、高效运营”的智能工厂,精准支撑企业全要素生产经营优化。通过部署“5G+工业互联网”平台,使44个智能化系统全面铺开,智能物流系统可提升“销售、物流、仓储、计量、装卸和安保”等作业效率,使人工录入工作量减少60%以上;智能控制系统将DCS控制升级为多变量智能控制,可实现智能控制投用率超98%,提升开工效率。
      背靠西南腹地,面向东盟市场,拥有深水码头,广西石化将逐步打造辐射东盟的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源源不断的“石油力量”。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