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莹:从青涩憧憬到矿山“脉搏”的守望
“哇!你看那边好热闹,想必是新来的大学生吧?”耳边突然响起的问话,将我的目光引向了办公楼前。只见一张张似曾相识却又带着几分陌生的面孔,青涩而懵懂,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们聚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兴奋与期待,恰似一群刚出巢的雀鸟,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世界。这热闹的场景,猛地将我拉回到了两年前的那个正午——那时的我,亦是这般雀跃,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却全然不知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着怎样深沉的分量。
初到韩家湾,我被分配到了监测监控值班室。每天,我静静地坐在几块大屏幕前,那些跳动的甲烷浓度、风筒开合状态、一氧化碳数值,起初在我眼里不过是枯燥的数字和图像,毫无生气;那些闪烁的红绿信号灯,也仿佛与我这个初来乍到者毫不相干,只是静静地存在着。直到有一天,在一次盲演中,一个异常跳动的红色数字突然闯入我的视线,打破了这份平静。值班班长猛地站起身,迅速抓起电话,果断下令:“工作面人员立即撤离!”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却像重锤般敲在我的耳膜上,让我瞬间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从那以后,屏幕上数字的每一次细微波动,都如同警钟一般,牵动着我的神经。我猛然醒悟:屏幕上跳动闪烁的,并非冰冷的符号,那些数字与曲线,是矿山的呼吸与脉搏,是地面与井下之间沉默却紧密相连的生命之息,是矿山安全的守护者。
后来,我转岗到了35kv变电站工作。第一次走进高压室时,强烈的电磁嗡鸣声扑面而来,那声音像十万只蜜蜂同时振翅,瞬间灌满了我的双耳,让我阵阵发晕;庞大的变压器像一头沉默的巨兽静卧着,空气里弥漫着绝缘油特有的气味,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师傅耐心地演示讲解完验电方法后,把验电器递给我,说:“去,试试。”当那细长的尖端靠近带电体时,蜂鸣声突然炸响,我的手臂本能地一缩,验电器差点脱手。师傅见状,只沉声说:“怕它,但要敬它,更要懂它。”从此,我每天在设备巡视记录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每一笔都像是在刻下誓言。那些高压开关柜里奔涌的电流,早已不是虚无的能量,而是维系矿山生命搏动的滚烫血液,是矿山运转的动力之源。每一次合闸,都让矿山苏醒,开始新一天的生产;每一次分闸,又让它安然入眠,进入短暂的休整。我手中握着的,竟是如此神圣的钥匙,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
新工们像青葱幼苗般挺立着,眼神里闪烁着未经磨洗的光芒,热烈地谈论着对未知的憧憬。这情景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刚来时,也曾羡慕那些在大城市里奔波的工作,觉得那里有更多的机会和繁华。而如今,方寸之间的控制台,庞大的变电站,温暖如家的公司,早已成了我心之所系的土地,是我奋斗和成长的摇篮。每当指尖划过仪表盘上熟悉的读数,目光掠过开关柜上红绿分明的指示灯,我才明白:这看似狭窄的岗位,实则是一片辽阔无边的天地,有着无尽的知识和挑战等待我去探索。每每夜班结束,我走出变电站,抬头仰望,矿山之上繁星点点,路边探照灯的光芒与之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光芒照亮着矿山,也映照着地面井下无数默默劳作的工友,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坚毅。更照亮了我们平凡却坚实的内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肩头忽然被轻轻一拍,原来是刚下班的王师傅。他顺着我的目光望去,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舒展开来,带着洞悉一切的温和笑意,说:“看新苗呢?跟你当初一个样,新鲜得能掐出水来。”等我缓过神,才发现自己驻足已久,仿佛被这热闹的场景和美好的回忆所深深吸引。于是我转身,向着那熟悉的嗡鸣深处走去,步履坚定,如同走向自己扎根的星河,走向那充满希望和未来的远方。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