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插在项目上 攻坚冲锋显担当
“项目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四队资源勘查与应急安全服务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临时党支部建在项目一线,以党员先锋队和突击队为抓手,实现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为工程顺利推进注入红色动能。
建强“临时堡垒”,让党旗在一线飘扬
在钻探中,孔斜问题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严重威胁着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攻克这一难题,禹城铁矿项目迎来了先进的螺杆纠斜设备,面对全新的设备与攻克孔斜问题的复杂任务,队员们心中也不免犯怵。沉默中,禹城铁矿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主动请缨,怀揣着打破技术瓶颈、掌握新工艺的渴望,以及“党员在困难面前要迎难而上”的责任,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们在学习中同步提升,在实践中磨合节奏,你递工具时他恰好伸手,他报数据时你已备好记录——这种无需多言的默契,源于对共同目标的笃定,更源于临时党支部成员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作意识。这份源于责任的热情感染了现场的队员们,大家纷纷主动参与,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然而,解锁新技术的代价是汗水与意志的极限透支。纠斜作业一旦启动,便是一场与时间、精度角力的马拉松,钻机的轰鸣是唯一的背景音,操作台成了临时的床铺,疲劳爬上了队员的眼角,但心中那簇“信仰”的火焰,却越燃越旺。终于,当螺杆设备精密的扭矩最后一次传递至钻杆深处,当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钻孔轨迹完美归正,紧绷的弦骤然松弛,笑容绽放在每一名队员的脸上——这不仅是技术瓶颈的突破,更是地质人向大地深处交出的答卷。
先锋队“啃硬骨”,破解项目建设瓶颈
甘肃红沙滩煤炭详查项目,面对项目施工技术难度高、地层复杂等挑战,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聚焦关键工序和难点问题开展攻坚。支部书记娄术文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奋战在一线。带头冲锋的同时,他坚持与普通工人同吃同住,以实际行动践行八项规定精神。
“我们不仅要完成任务,更要打造精品工程。”这是先锋队成员常挂在嘴边的话。带着严谨的态度,先锋队员们不厌其烦地进行试验,对每一份数据都拿出了“显微镜”般的细致,最终精准拿捏住地层特性,调出适配的泥浆,为钻探作业的顺利推进筑牢了基础,也彰显了团队攻坚克难时的务实与坚韧。
突击队“打硬仗”,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四队准东项目团队正用钻头在亘古荒原刻下新时代的勘探印记。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水源匮乏、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施工条件艰苦等挑战,由3名党员、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迅速集结,迎难而上。
成员们穿着厚重的工作服,顶着烈日,每天面对着风沙的侵袭和高温的炙烤,尽管汗水浸透了衣服、尽管嘴唇干裂到溃烂,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精神。一个个钻孔顺利开钻,一条条地质信息准确采集……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勘探者的责任与担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奋战在一线的党员突击队和项目组党员,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成为项目推进过程中最坚实的基石,而支撑着他们的,正是那股源自内心的使命感和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党支部将思想建设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定期开展一线学习会,及时跟进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将红色精神融入实践行动。组织项目一线党员利用施工间隙,踏上革命圣地的土地,在斑驳的旧址前聆听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往事,让初心在历史的回响中愈发坚定。通过线上手段联系驻地进行集体学习研讨,始终锚定上级党组织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党旗时刻插在项目上,党员始终 攻坚冲锋显担当。
“临时”的是任期,“永恒”的是信仰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资源勘查与应急安全服务党支部将继续以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为纽带,以实干担当为底色,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项目上高高飘扬,书写出更多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的动人篇章。
本网通讯员:任传宁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