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上好爱国教育“第一课” 凝聚奋进力
“看着这面浸染着岁月痕迹的老矿旗,仿佛看到了老一辈矿工在艰苦环境中战天斗地的身影,他们用汗水和坚守诠释了‘爱国就是干好本职’的朴素道理。”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矿山记忆”展览馆内,年轻技术员樊志龙凝视着展品,语气中满是敬佩。今年以来,该矿将爱国教育作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精神引擎”,通过盘活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融入岗位实践,为干部员工上好爱国教育“第一课”,让爱国情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
盘活“本土资源”,让教育有“根”有“魂”
“这是1988年矿井投产时的第一批掘进设备,当年的职工们就是靠这些‘老伙计’,在零下十几度的巷道里打出了第一米进尺……”每周三的“矿山讲堂”上,退休员工老王总会带着干部员工重温矿井发展历程。该矿深挖本土红色基因,将矿井建设史、改革发展史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打造了“矿山记忆”展览馆、井下红色教育长廊、劳模事迹墙三大教育阵地。
展览馆内,从手写的老矿规、锈迹斑斑的铁锹,到现代化智能采煤设备模型,直观展现着矿山从“人拉肩扛”到“智慧矿山”的蜕变;井下700米处的红色长廊,张贴着“矿山英模”的奋斗故事,让员工在作业间隙就能感受榜样力量。“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比课本里的文字更鲜活,让我们明白爱国不是抽象的,就是一代代矿工把矿井建好、把日子过好。”综采二队队长王禹博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创新“沉浸体验”,让教育入脑入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该矿组织的“重走初心路”活动中,15余名青年党员身着工作服,沿着老一辈矿工当年的勘探路线徒步3公里,在模拟掘进工作面重温入党誓词。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年轻员工对“爱国”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为避免教育“走过场”,该矿推出“五个一”活动:每季组织一次红色观影、每季度开展一次爱国主题演讲、每年举办一次“我与矿山共成长”征文比赛,同时邀请老党员进区队讲历史、组织青年员工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在“爱国故事分享会”上,运输一区职工孙成武讲述了父亲坚守矿山30年的经历:“父亲说,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看着矿井从年产几十万吨到现在的百万吨,这就是咱矿工的爱国方式。”朴实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
融入“岗位实践”,让教育见行见效
“把爱国情转化为干劲,就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这是机电部党员突击队的共同信念。该矿将爱国教育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开展“爱国担当·岗位建功”劳动竞赛,设立“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引导干部员工把爱国热情融入安全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中。上半年,全矿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20余条,完成技术革新36项。正如解矿长所说:“对矿山人而言,爱国不是口号,是井下每一米安全进尺,是设备每一次高效运转,是把咱们的矿山建设得更好。”
如今,爱国教育已成为燕子山矿的“必修课”,从老员工的深情讲述到青年员工的岗位建功,从展览馆里的岁月回响到井下巷道的奋斗身影,一股股爱国暖流在矿山涌动,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网通讯员:吕 存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