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的井下"淘金战"
7月15日凌晨5:00,皖北煤电任楼煤矿工业广场已灯火通明。综采二区队长赵信立啃着包子快步走向井口:"现在早班就是'黄金班',电价便宜一半,咱们多挖一吨煤都是纯利润!"与此同时,35kV变电所大屏显示实时电价:0.32元/度,仅为高峰时段的30%。
这是该矿实施"避峰就谷"改革的第三天。通过将主力生产班次调整至电价低谷的早班和夜班,昔日机器轰鸣的中班时段此刻却只有检修组的工具碰撞声。这种颠覆传统的"生产作息表",正悄然改写这座矿井的效益曲线。
一张电价表引发的"时空博弈"
变革源于矿长周向阳办公桌上的一份特殊分析报告。财务科用红蓝绿三色标注的安徽省分时电价表显示:高峰时段电价是平段的1.7倍、谷段的3倍。"咱们矿每年电费近亿元,要是能把70%用电挪到低谷时段…"这个大胆设想在该矿领导班子办公会上引发激烈争论。
井下生产就像精密的钟表,动一个齿轮整个系统都得跟着转。经过反复讨论调研,团队最终敲定了"早夜双峰生产+中班检修"的极限方案。运输科连夜重排了22趟人车时刻表,机电科则把35项大型检修项目全部"钉"在了电价最高的中班窗口。
效益账本里的"乘数效应"
7月14日夜班,综采二队创下圆班割煤5刀的纪录,而电费单显示当日节省1.53万元。"这相当于每吨煤成本直降2.8元。"调度所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当前煤价,三个月夏季度峰期就能挤出130万元利润,足够更新两套智能化采煤设备。
更令人惊喜的是"意外收获"。集中检修使设备故障率下降40%,夜班生产因避开高温时段,员工效率反而提升15%。"原来省下的不仅是电费,更是安全成本和人力成本。"周向阳在7月15日的晨会上,把这份方案称为"任矿版的供给侧改革"。
在百米井下的7225工作面,采煤机司机老陈在操作台上擦擦汗笑道,"现在咱们矿工挖煤也讲究'行情'了,这班干完,能给矿上省台新风机!"闪烁的矿灯照亮煤壁,也映出传统煤矿遇上现代管理智慧,"老树新枝"的生动实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耐人寻味的样本。
本网通讯员:郭春梅 王丽丽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