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投集团赵石畔煤电: 擦亮安全“底色” 护航煤电联融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今年以来,陕投集团赵石畔煤电聚焦逐步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安全生产领域频出实招,持续在文化引领、源头防范、基础管理、系统治理上下功夫,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奋力创建“煤电联融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用文化“软实力”,筑牢安全“硬屏障”
近年来,赵石畔煤电持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约束”向“主动践行”转型。2025年,该公司聚力“知·行”安全文化重塑提升,将集团公司“微观三治”管理理念融入安全管理实践,全面总结近几年安全生产经验和做法,以“化、呈、行、达”为土壤,通过理念宣导、制度优化、领导示范,推动安全文化迭代升级,形成“知·行”安全文化体系。
在煤电联融的产业布局下,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辐射力和引领作用,推动煤矿与电厂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大安全、大应急”一体化体系,通过共享煤电安全数据和共用应急资源,实现跨行业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上半年,赵石畔煤电顺利通过中安协“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复审,并作为示范企业作“知·行”安全文化创新实践分享,为行业安全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违章就是事故,隐患必须消除。”类似这样的安全理念和要求,在赵石畔煤电已根植于干部员工的内心,成为工作习惯、行为自觉。
提升设备“健康指数”,应对迎峰度夏“大考”
1号机组A级检修是赵石畔煤电2025年首场“大考”,赵石畔煤电系统谋划,精心调研,针对检修复杂工况和高风险作业提前进行风险研判并制定防控措施,加大检修作业现场反“三违”“隐患排查”力度,推行“双监护人”制度,多维度织密安全管理“防护网”,克服检修人员多、作业面广、交叉作业频繁等困难,历时65天高效完成检修项目478项,技改8项,试验项目64项,较计划提前7天,实现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和发电机并网“三个一次成功”,交出陕投集团首台百万机组A级检修高分答卷。
上半年,赵石畔煤电先后安全高效开展了2号机组C级检修以及双机调停公用系统检修,全面提升机组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今年以来,赵石畔煤电两台机组全面参与深度调峰,多次“零差错”完成启停机调峰任务。进入7月份,华北地区气温不断攀升,作为华北电网直调电厂,该公司在高频宽幅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中始终保持“顶得上、压得下、稳得住,调得快”状态,机组负荷率最低不足45%,单日发电量最高超4000万千瓦时,成功经受迎峰度夏宽负荷运行和高温的双重考验,为电力保供贡献力量。
“技能+科技”赋能,提升安全保障力
“技”之所向,安之所系。赵石畔煤电把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作为强化安全管理、夯实发展根基的重要抓手。该公司聚焦陕投集团6个“1”人才集群优培工程,明确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持续构建完善“理论筑基+实践砺能+竞赛淬炼”的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针对性地对各层级技术人才采用“精准滴灌”培训模式,开展综合穿插性培养,化单一培训为融合性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等级检修、技能竞赛等平台,锤炼技能人才解决生产复杂问题的能力。
今年以来,赵石畔煤电2名职工先后被授予榆林市“驼城工匠”、陕投集团“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1名职工在第八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科技创新是守护安全的强引擎。赵石畔煤电主动拥抱行业智能化变革,持续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已启动5G专网建设项目,为智能巡检、远程操控等场景提供支撑,并同步部署“无人机智慧自动巡检与AI识别系统”和智能巡检机器人,打造智慧安全管控平台,为安全生产装上“智慧之眼”。
打好监督“组合拳”,闭环攻坚护安全
赵石畔煤电将安全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作为强化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制定出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公司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定期对电厂生产现场及煤矿项目井上井下现场安全管理、煤电联融交叉区域现场安全等进行督导检查;公司纪委、工会聚焦安全生产弱项和短板,加强与安全管理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安全环保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常态化开展“反三违”活动,并以“春安”大检查、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等为抓手,督促安全隐患消除,形成闭环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截至7月19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超3340天。
在守护能源安全的征程中,赵石畔煤电注重将安全基因融入企业血脉。站在煤电联融格局形成的关键节点,赵石畔煤电将锚定“2212”发展目标,以知促行、以行筑安,奋勇争先、创新实干,用汗水与智慧勾勒高质量发展“蓝图”。
本网通讯员:曹 荣
(编辑:韩语) |